[摘要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创新对激活地方文旅资源、提升目的地美誉度、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对42个典型县域旅游目的地政府公共营销创新案例进行组态分析,发现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创新的可持续性受到旅游资源禀赋、数字治理水平、公众参与需求、旅游发展需求、府际竞争压力以及媒体报道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持续创新路径可归纳为供给主导的多元协同型、环境主导的需求交互型和“环境-需求”双驱动综合型3种不同逻辑;公众参与需求和媒体报道在3条组合路径中均为核心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建构了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创新可持续性的“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拓展了“文旅局长代言”事件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激发旅游目的地政府持续性公共营销创新提供了启示。
[摘要]文章以在建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市区为案例地,从“认知-情感-意向"理论视角,引入反映居民与社区情感关系的社区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变量,构建旅游获益感知对支持旅游开发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302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获益感知通过社区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间接提升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社区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在旅游获益感知与支持旅游开发之间未形成链式中介效应。文章对深入剖析在建世界级旅游城市居民的旅游获益感知、社区归属感、主观幸福感与支持旅游开发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为在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城市文商旅融合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选取我国10个典型城市作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城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及生成路径。结果表明:单个要素并不能构成高融合水平结果产生的必要条件,城市文商旅融合发展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城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驱动类型主要包括技术-人力驱动型和人力资本驱动型两类;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城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因素。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文商旅融合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解,也能为相关部门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战略不断深入,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数字素养在其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章基于创业机会理论,构建了以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意愿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以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5个乡村旅游创业典型区域为案例地,基于356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条件组态分析了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创业行为的建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能够正向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创业行为;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意愿分别在该过程中发挥平行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技术驱动下的风险创业”“社交嵌入下的协同创业”与“能力支撑下的自主创业”是构成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创业行为充分条件的组态。文章从理论上解释了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不同类型创业行为产生的原因。
[摘要]重大事件冲击对公共物品整体或部分估值时间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具有地理嵌入关系的山东庙岛群岛为案例地,针对其海洋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公共物品的整体和部分非使用价值估值展开研究。通过2017年和2022年间隔5年的两期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重大事件冲击对群岛旅游资源公共物品整体独立估值及整体一部分同时估值时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大事件冲击导致群岛旅游资源公共物品整体独立估值和整体一部分同时估值均呈现时间不稳定性。具体而言,整体独立估值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与整体一部分同时估值的WTP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均达 30% 左右;此外,2017年和2022年的数据均表明,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公众保护群岛旅游资源公共物品最大范围、中间范围和最小范围的WTP均呈现边际WTP递减且递减趋势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重大事件冲击并未改变由边际效用递减和饱和程度引起的公共物品边际WTP递减趋势。重大事件冲击下,独立列表方法、预先披露信息设计以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估值顺序等嵌入公共物品估值的执行方案仍然适用。研究建议:(1)若研究期处于重大事件冲击形势下,公共物品整体或部分估值存在较大幅度下降的不稳定性,公共物品整体或部分的估值结果需谨慎使用和推广;(2)嵌入公共物品整体与部分估值存在边际WTP递减现象,嵌入公共物品整体与部分保护资金的分配应考虑边际递减问题。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其与城乡融合的协调关系是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0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综合指数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及PVAR模型实证分析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互动关系,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增长,且不同时段发展的速度存在差异,同时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增长,由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部省份后发优势明显;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存在双向交互影响,乡村旅游对城乡融合的短期促进效应会逐渐减弱,长期可能抑制城乡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正向促进效应未能有效发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能力、技术创新对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协调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影响具有差异性。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乡村旅游与城乡融合互动关系的理论认识,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社交媒体营销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研究缺乏对心流体验-善意妒忌以及社会影响理论不同机制间转化的关注。文章结合社会影响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实证探究了社交媒体旅游分享特征对冲动性旅游意愿的作用过程机制。研究发现:旅游经历分享的有用性和愉悦性均不能直接正向预测潜在旅游者的冲动性旅游意愿,同时在社交媒体旅游分享的有用性和愉悦性与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路径中,心流体验的单中介作用均不显著;善意妒忌在有用性与冲动性旅游意愿关系中的单中介效应不显著,但在愉悦性与冲动性旅游意愿关系中的正向单中介作用显著;在有用性和愉悦性与冲动性旅游意愿关系中,潜在旅游者的心流体验和善意妒忌均起显著的正向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立了心流体验与善意妒忌的影响路径,为冲动性旅游消费提供了新的理论启示,丰富了社会影响理论中机制转化的内涵,对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