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后返校,打开一楼教室的门,一眼就看到教室南边落地窗处有一棵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走近细看才发现,这棵植物竟是从窗户下面的缝隙里悄然生长出来的,整个枝蔓正沿着玻璃向上攀爬。刹那间,我被这棵植物顽强的生命力震撼了。我特别想知道这棵顽强的植物叫什么,于是通过手机里的植物识别工具搜索得知它叫乌蔹莓。 乌蔹莓虽然给教室窗边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但考虑到任由它生长会破坏窗户的密封性,本想顺手拔掉
摘要:在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传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因评估静态化、干预经验化与资源割裂化而暴露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基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融智·融育·融态”三维数字化转型框架:在“融智”层面,聚焦多源数据融合与个体画像建模,实现心理服务由经验判断向智能决策的跃迁;在“融育”层面,重塑“家校社”协同网络与“三师”队伍,形成支持主体的系统耦合;在“融态”层面,开发过程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
摘要:为考察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及情感忽视和心理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情感忽视量表、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贵州省60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亲和母亲低头行为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2)父亲和母亲低头行为均通过情感忽视和心理灵活性对青少年积极应对方式产生影响,其中父亲的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情感忽视独立中介作用、心理灵
摘要: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反刍思维量表、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以及精简版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对112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认知融合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累积生态风险、反刍思维、认知融合和社交焦虑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累积生态风险对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其中,间接效应包括三条路径,即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认知融合的中介作用以及
摘要:高质量的心理课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机能,但上好一节心理课并非易 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设计一节优质的心理课提供了可能。心理教师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快乐急救包——我的情绪自救指南”备课过程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辅助初中心理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整合教学资 源、提供教学设计灵感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心理教师备课的实用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中,“数字化应用”维度明确要求教师需具备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传统体验式心理课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情境创设、学生自主探究、评价方式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困境与难点。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凭借其在教学情境创设、突破学生思维盲区、实现课堂评价标准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应用潜力,为传统体验式心理课教学
关键词:钝感力;情绪;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5-0029-06 【活动理念】 在面对他人言行举止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具备较强钝感力的个体能够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对自身的实际影响,有效调节情绪并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目标。钝感力体现为一种“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智慧,是学会放慢节奏、降低敏感度、钝化过度敏感的神经触
关键词:学习拖延;元认知;自我觉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5-0034-05 【活动理念】 元认知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现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元认知并非独立的认知活动,而是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1]。 在中学心理辅导课的课程设计中,对元认
关键词:自信;乔哈里窗;自我接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5-0039-05 【活动理念】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快速发育期,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其自我意识显著提升,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被理解和被认同的需求。然而,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常常遭遇各种挫折与困难,这些负面经历容易引发自我怀疑,进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关键词:生命时间;自我成长;学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5-0044-04 【剧情简介】 小学生小南渴望不努力就能轻松获得认可,在这种投机心理的驱使下,她与黑衣使者签订了“时间契约”。通过消耗生命时长,小南接连获得考试高分、比赛荣誉,短期内得到了同学的羡慕与老师的表扬。 后来,她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日益虚弱,生命时长被大幅消耗,
摘要:为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对缓解家庭高期待下儿童自伤行为的有效性,对一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一名六年级女生在父母学业高标准要求下长期压抑真实自我,形成“乖巧”表象,但内心痛苦,出现情绪低落及自伤行为。教师运用SFBT技术对其开展辅导,包括奇迹提问、刻度化询问、锚定改变目标与愿景;引导其探索并记录“例外”情境以激活内在资源;通过角色扮演强化“我信息”表达技能;在家庭介入中,将自伤重构为“压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习适应障碍成为常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心理教师对一名中职二年级学生的严重学习适应障碍情况开展辅导,在建立良好辅导关系和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运用叙事疗法帮助学生重建积极的身份认同,通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寻找成功经验,采用行为塑造技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借助家校联动构建全方位支持网络,最终帮助学生走出认知偏差、专
摘要:叙事取向生涯辅导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由无数故事编织而成,这些生命故事塑造着个体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个体可以通过“叙说—外化—解构—重构—见证”五步法积极重塑生涯自我概念,提升生涯自主性和掌控感:叙说故事,唤醒生涯自我觉察;外化问题,解绑消极自我标签;解构叙事,拓宽生涯成长空间;重构意义,强化积极自我概念;见证赋能,巩固生涯自我认同。 关键词:生命故事;叙事疗法;生涯自我概念;积极重塑 中图
摘要:新学期开学,学生常面临学习节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易出现“开学综合征”,而传统的开学心理调适方法存在局限。以新学期心理游园活动为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展开学生开学适应力培养的实践。心理游园活动基于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趣味情景、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激发积极情绪、塑造积极自我、构建积极关系三个维度设计系列游戏。活动过程中设置自评和师评机制,活动成效显著,缓解了学生开学初期的负面情绪,增强了他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应用于各领域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心理健康筛查数据的分析技术仍以统计学方法为主,忽略了数据的不确定性,与动态、复杂的心理“软”特性不符,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识别不够精准。运用心理软计算方法,回归心理软测量本质,将心理软建模、软识别、软评估与心理数据分析相融合,能提升心理健康筛查效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筛查;心理软计算;心理软测量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责任模糊、资源分散、家校医社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系统论整体性思维,通过探索家校医社协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与体系,建构家校医社协同的“四联动”心理危机联合区域干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提升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时效性,提高家长的配合度,为区域协同干预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关键词:系统论;四联动;心理危机干预;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在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专业心理师资不足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实施路径——优化教学环境、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及关注个体差异等,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以期达成 “学科育人”与 “心理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摘要:同伴精微训练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演练与团队互动反馈,让有意愿学习的心理教师能在短期内掌握基本辅导技能的高效训练方式。在实践中以同伴精微小组为组织架构,搭建互助成长的学习平台,聚焦个别辅导技术和同伴督导,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在互动中掌握辅导技能。同时,通过同伴精微训练模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的胜任力,促使他们实现主动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同伴精微训练;个别辅导;同伴督导;教师专业
成美红,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危机干预导师,扬州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扬州市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扬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江都区总工会“义工教授”,江都区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讲师,江都区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会长。先后荣获扬州市优秀志愿者、扬州市优秀“义工教授”、扬州市优秀心理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