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入学成绩位于年段第32名的小欣凭借自己的努力,进步显著,在这次考试中位居年段第20名。然而在成绩公布后,小欣的脸上并没有喜悦的神情,反而满面愁容。出于关切,我把她请到办公室谈心。我先是肯定了她取得的成绩,然后问:“我注意到你并不开心,是不是这样的成绩还是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或者有其他事情在困扰着你?”她低着头,声音略带哽咽:“我这次英语只考了班级第二。”其实,在竞争如此
摘要: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目前高校面向学科教育师范生开设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目标模糊、内容割裂、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支撑其在中小学岗位上识别与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需要。基于文献综述、理论探析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优化路径。在课程生态理论与教师跨界能力理论的支撑下,重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与
摘要:为探究高中生问题性手机使用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信息过载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11名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发现:(1)问题性手机使用正向预测高中生的睡眠问题。(2)信息过载在问题性手机使用与睡眠问题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问题性手机使用对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表明:问题性手机使用通过提高个体的信息过载水平,从而降
摘要:为探讨父母直升机教养和学校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假想观众、社交焦虑在其中发挥的链式中介作用,使用直升机教养量表、假想观众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学校疏离感量表对菏泽市某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103份。结果显示:(1)父母直升机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学校疏离感;(2)假想观众在父母直升机教养与学校疏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交焦虑在父母直升机教养与学校疏离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假想
摘要: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指个体在学习和使用学业技能方面存在困难的一组异质性综合征,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因此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业方面和社交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角度,说明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并从家庭支持、干预策略、家校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从家庭角度如何助力学习障碍儿童
摘要:基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出了萨提亚雕塑技术应用于心理课堂的“FEAT”模式四步实施框架(引导与准备、探索呈现、分析解构、转化应用),强调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营造安全、信任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深层体验,避免活动流于表面以及角色解离等问题,为心理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课堂操作指南。 关键词:萨提亚雕塑技术;心理课;“FEAT”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摘要: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感四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育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其核心素养。该模式通过“激活感官—体验感知—整合感受—内化感悟”四个阶段,依托情景线、问题线、任务线、评价线四条主线,引导学生从感知到感悟;主张以目标统整单元、以情境贯穿内容、以问题驱动探究、以任务提升素养、以评价促进发展这五点策略提升课堂育人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键词:课外生活;时间管理;AI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7-0034-04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学龄期的小学生处于行为能力、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但由于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大多做不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率
关键词:学习倦怠;学习心态;高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7-0038-04 【活动理念】 高二年级是高一向高三过渡转型的关键期,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以及对学生要求的逐渐提高,不少学生的学习效能感降低。同时,因学习任务增多,学生能自主安排的时间减少,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甚至有学生出现厌学、拒学的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瑞安(
关键词:职业认同;自我价值;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7-0042-03 【剧情简介】 小航因中考失利而成为一名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自卑情绪。面对同学的嘲笑、家长的失望以及社会上的偏见,小航逐渐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 剧中设定了“迷”和“光”两个角色。“迷”是小航内心的消极声音,不
摘要:小学生在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心理问题逐渐凸显,而传统辅导方法存在局限。隐喻故事疗法以故事为载体,契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现存故事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辅导需求,有必要创编有疗愈效果的隐喻故事。具体操作方法:先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再从角色投射、问题隐喻、资源植入、希望结局四方面着手构建故事,同时避免晦涩复杂或简单粗暴的问题。此外,让学生参与创编故事、开展绘画或角
摘要:一名八年级女生因人际交往问题求助心理教师,认为自己在现实中没有真正的朋友。心理教师和她一起分析她的“四个内在想象朋友”心理现象,帮助她理解这种内部分化角色是为了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冲突与价值选择的一种内在产物,实质是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创造性外显,并非病态解离。并帮助其整合多元身份、厘清阶段性混乱。通过辅导,学生逐渐开始学习整合不同的“我”,消解了同一性混乱带来的消极情绪。 关键词:青春期;自我
摘要:一名初二学生沉迷手机网游,心理教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个案的发生背景、当前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分析,形成个案概念化,以此确定辅导目标与计划,通过评估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和巩固性会谈对来访进行辅导干预,降低来访使用手机的频率,改善了其手机成瘾行为。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手机成瘾;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27-0053
摘要:基于浙江省新高考改革背景,针对高中生选科决策困境,创新性地引入GROW模型构建生涯教育体系,包括采用“逆向职业路径规划法”,构建“三维评估体系”,使用“高中决策平衡单”工具,建立“四阶段循环行动机制”。经过教学实践验证,GROW模型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决策自主性和生涯适应力,成功构建了可复制的“提问式引导”教学模式,为解决传统生涯教育效能低下的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规划教育
摘要: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呈现出“重学业,轻心理”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因亲子冲突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基于此,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结合学校实际,从建立良好的筛查机制与支持原则、建立有形的帮扶机制、“治未病”式、“缓解”式、“医教协同”式等家庭教育支持策略开展研究,支援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支持;心理问题;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幼小衔接期的入学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学业发展。提出构建“心理阶梯”式的心理支持体系,具体包括:认知准备阶段,通过 “小学体验日”、绘本阅读等活动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未知恐惧;情感支持阶段,借助 “毕业倒计时” 仪式、参观小学等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能力赋能阶段,利用任务卡、模拟小学作息等方式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正向激励阶段,通过“成长勋章”制度和积极的反馈语
摘要:处于探索阶段的心理班会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说教”“知识讲授”等现象,遮蔽了个体的“意义生成”。“意义生成”式心理班会缘起建构主义视角,是师生基于素材,在经过互动对话和深度思考,在个性化理解基础上达成主题的共识性建构。在实践方面,以文本召唤理论视角出发,制造 “空白”,创生意义、借助 “否定”,重构意义、基于 “隐含读者”,联结意义。研究表明,运用文本召唤结构理论能提升心理班会效果,促进学生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心理教师的队伍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中小学心理教师却面临着诸如工作业绩不易量化、评职晋级困难等诸多职业发展困境,影响其职业发展。为此,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心理教师需通过“让自己看见自己、让身边人看见自己、让同行看见自己”三大路径,突破职业困境,实现专业价值的显性化,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助力自身职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成
摘要:通过心理教师的自我叙事,呈现其在亲子教育中从 “专业能力失效” 到 “自我心灵觉醒” 的成长历程。面对儿子的厌学、沉迷游戏及亲子冲突问题,经历了从困局中的无助挣扎,到通过专业求助、家庭系统反思、肢体情感唤醒、意象对话技术等方式,逐步重建亲子情感联结,最终实现自我与孩子的共生成长。揭示了心理工作者在家庭角色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强调情感联结与自我觉察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心
李昌凤,中共党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生涯规划师;首批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玉林市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组长,玉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讲师团成员。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李老师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一直致力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