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析常佩芬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21 年7 月—2023 年4 月常佩芬教授门诊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历资料,筛选后提取方药信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利用SPSS 23.0 软件对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4份医案,获得中药处方152 首,涉及176 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及泻肺平喘药。用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入肺为主,其次为脾、肝、 ∴ 、肾。挖掘出核心对药12 组,角药3 组,核心处方1 个,并演化出4 首新处方。中药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中药治疗前( Z=-6.395 , P<0.001 )。结论:常佩芬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益气、活血、利水为大法,或合用升阳举陷法、温阳利水法,临证注重结合脏腑、三焦辨证,药物加减针对“气”“血”“水”三者动态变化。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热证的形成与代谢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 年10 月—2024年11 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的186 例冠心病病人,根据是否发生痰热证分为痰热证组(90 例)和非痰热证组(96 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痰热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体质指数、吸烟、吸烟年限、吸烟数量、药物过敏史、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糖尿病、静息心率等因素与冠心病痰热证的形成有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病人发生痰热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模型绘制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03,特异度为0.792,敏感度为0.72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发生冠心病痰热证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χ2=10.443,P=0.235) 。DCA 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净获益达到0.8。结论:冠心病痰热证的形成与高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代谢相关因素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6 月,收集有关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 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
摘要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新药设计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专利,将统一规范数据后进行药物功效、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在TCMSP 和OMIM 等数据库分别获取药物成分及靶点、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后通过STRING 和Cytoscape 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 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77 首,涉及473 味中药。药物功效频次排名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安神药。药物使用频次依次是甘草、丹参、麦冬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心、肝、肺、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14 种药物组合;聚类得到5 类结果;因子分析得到6 个公因子。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共获得核心药物有效成分229 种、靶点393 个、疾病靶点2 262 个、交集靶点122 个。PPI 网络拓扑筛选出7 个核心靶点,涉及细胞衰老、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专利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养心安神为原则组方,临床常使用甘草、丹参、麦冬、酸枣仁、黄连等组合用药,药物着重作用于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PRKACA)、RAC- α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核心靶点和FoxO 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等通路,通过抑制折返、降低异常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抑制心脏重构和炎症等机制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摘要 目的:基于AMP 激动的蛋白激酶 α1(AMPKα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共同激活因子-1α(PGC-1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信号通路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 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Sham 组、AS 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均10 只。Sha
摘要 目的:探讨瓜蒌皮提取物(FTPE)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调控线粒体分裂与自噬改善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将58 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片 13.5mg/kg) )和 FTPE组(瓜蒌皮注射液 4 mL/kg),干预时间8 周。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肌组织病理检测、线粒体腺苷三磷酸(ATP)和活性氧(ROS)含量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 AMPK/mTOR 通路及线粒体分裂、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LVEF、LVFS 降低,LVEDV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LVEF、LVFS、线粒体 ATP 及磷酸化AMPK(p-AMPK)/AMPK 蛋白表达量降低,LVEDV、ROS 及心肌线粒体分裂蛋白 1(Fis1)、动力蛋白相关蛋白 1(Drp1)、自噬相关基因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LC3)表达升高,磷酸化mTOR(p-mTOR)/mTOR 蛋白表达量增多( P<0.05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 FTPE 组 LVEF、LVFS、线粒体 ATP 及 p-AMPK/AMPK 蛋白表达量升高,LVEDV、ROS 及心肌 Fis1、Drp1、Beclin1、LC3 表达减少,p-mTOR/mTOR 蛋白表达量降低( ?<0.05 )。结论:瓜蒌皮提取物通过激活AMPK/mTOR 通路调控线粒体分裂与自噬,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V)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10 只)和造模组(40 只),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构建CHF 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CHF组、SV 组和 SV+ 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各10 只。SV 组大鼠给予 68mg/(kg?d)SV 灌胃; SV+ML385 组大鼠给予 68mg/(kg?d)SV 灌胃联合腹腔注射 30mg/kg 的ML385;Control 组和CHF 组大鼠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 个月后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 I 型胶原(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 Ⅲ)蛋白表达;生化检测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 组比较,CHF 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变,心肌结构呈典型的病理损伤且胶原沉积增多,心肌组织Collagen I 和Collagen Ⅲ蛋白阳性表达、MDA 水平均升高( P<0.05, ),SOD 水平、Nrf2 和 HO-1蛋白表达均降低( P<0.05, )。与CHF 组比较,SV 组显著抑制上述指标变化,改善CHF 大鼠心肌纤维化( P<0.05 )。与SV 组比较,ML385 逆转了SV 对CHF 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结论:SV 可改善CHF 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 通路、抑制心肌氧化应激相关。
摘要 目的:探讨上调微小 RNA-133(miR-133)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活化型 3(Smad3)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5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 大鼠,随机选取10 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 只大鼠进行造模,共30 只大鼠造模成功。将30 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iR-133 抑制剂组、miR-133 模拟物组,每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s)核内小 RNA 宿主基因 14(SNHG14)调控 miR-506-3p/Beclin-1 通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构建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并转染后,分为 sham 组、I/R组、I/R+si-NC 组和 I/R + si-SNHG14 组;sham 组、I/R 组、I/R+NC
摘要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蛋白激酶(DYRKs)属于进化保守的CMGC 组家族成员,DYRKs 是一种多效性因子,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近年来,DYRKs 在心血管疾中的研究成为热点,综述DYRKs 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摘要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干预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作为一种新型血脂指标,与其他单一血脂指标比较,可较好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综合水平。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综述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仍存在长期持续症状,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循环系统症状典型,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人多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甚至胸痛。目前无特效药应用于“长新冠”症状发挥较好的疗效。中医传统功法包括八段锦、太极拳、“六字诀”吐纳法等,具有经济成本低、简便易学等特点。中医传统功法可显著提高肺功能、活动耐量等,改善心悸、胸闷等症状,结合既往心脏康复的相关经验,考虑中医传统功法可改善新型冠状感染后循环系统存在的长期持续症状,基于这一观点综述传统功法改善新型冠状感染后循环系统长期症状的潜在作用。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养心氏片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PubMed数据库中养心氏片治疗PCI 术后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年9 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评估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9 篇文献,涉及803 例病人。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疗效[RR=1.32, 95% CI(1.18,1.49), z=4.68 , P<0.0000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D=0.23,95%Cl(0.20,0.25) ), Z=15.90 , P<0.000 01 ]、超氧化物歧化酶[ MD=9.85 , 95% CI(5.84,13.86), z=4.81 ,P<0.000 01 ]升高,心绞痛发作频率 [SMD=-1.41 ,95%CI(-1.77,-1.06), z=7.78 , P<0.000 01 ]、 ∴ 绞痛持续时间 [MD=-0.84 ,95%CI(-1.16,-0.53), z=5.22 , P<0.00001 ]、血清总胆固醇 [MD=-0.83,95%Cl(-1.17,-0.49) , Z=4.75 , P<0.000 01 ]、三酰甘油[ ΔMD=-0.53 ,95%CI(-0.65,-0.40), Z=8.36 , P<0.000 0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D=-0.98 , 95% CI(-1.67,-0.28), z= 2.74, P=0.006 ]、C 反应蛋白[MD=-2.79, 95% CI(-4.95, -0.63 ), Z=2.53 , P=0.01 ]、丙二醛[ MD=-2.72 ,95%CI(-3.11,-2.34),Z=13.87 , P<0.00001 ]降低。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通过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脂水平、调控炎性因子、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等方式提高PCI 术后心绞痛近期及远期疗效。
摘要 目的:观察胸痹3 号方应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属气虚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102例病人由SPSS 20.0 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 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 例,两组各完成49 例。所有病人均按照指南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胸痹3 号方,以3 个月为1 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8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9.3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 93.88% ,对照组为 69.39%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T-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SAQ 各维度评分及血清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胸痹3 号方从“脾”论治冠心病PCI 术后心绞痛,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身体机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糖酵解代谢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0 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确诊或疑似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包括非冠心病组(134 例)和冠心病组(215 例)。对病人进行为期3 年的心血管事件随访。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测定糖酵解、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途径的代谢物的血浆浓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男性、吸烟史、降脂药物使用占比和三酰甘油水平较高( 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 P<0.05 )。代谢产物分析显示,冠心病组丙酮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5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增加( P<0.05, )。心血管事件组3-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血浆水平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丙酮酸、乳酸每增加1 个标准差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增加( P<0.001 )。结论:丙酮酸、乳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生物标志物。
摘要 目的:分析H 型高血压病人血清B 淋巴细胞瘤-2 关联永生基因3(BAG3)、内质网膜蛋白4B(Nogo-B)表达与心血管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人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 型高血压组(60 例)和非H 型高血压组(45 例);再将H 型高血压病人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7 例)和预后不良组(23 例);另选取同期
Key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thromboembolism; D-dimer;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influencing factor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2022 年六安市人民医院行 PCI 术的 231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 CIN 分为 CIN 组(25 例)和非CIN 组(206 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ACS 病人PCI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实用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 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肌酐、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是CIN 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LR、血清肌酐、 eGFR<60mL/(min?1.73m2) )是CIN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P<0.05. )。利用上述4 个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该模型的ROC 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897,95%001[0.836,0.958] ,约登指数为0.635,敏感度为0.960,特异度为 0.775,有较好的预测效能。DCA 曲线的阈概率为 0~0.95 ,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收益。结论:基于 ACS 病人 PCI 术后发生CIN 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NA)表达与心肌梗死类型、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60 例作为NSTEMI 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0 例作为STEMI 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留取病人血标本检测miRNA 表达。分析各miRNA 表达情况与心肌梗死类型、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病后6 h,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 T(cTnT)低于 STEMI 组、NSTEMI 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高于 STEMI 组、NSTEMI 组;STEMI 组CK-MB 及 cTnT 高于 NSTEMI 组,LVEF 及 LVEDV 低于 NSTEMI 组( P<0.05, )。对照组 miRNA-1、miRNA-24、miRNA-133a、miRNA-143、miRNA-152-5p、miRNA-203、miRNA-204 高 于 STEMI 组 、NSTEMI 组 ,miRNA-16、miRNA-21 及 miRNA-3681-5p 低 于 STEMI 组 、NSTEMI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TEMI 组 miRNA-3681-5p 高于 NSTEMI 组,miRNA-133a、miRNA-152-5p、miRNA-203、miRNA-204 低于 NSTEMI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NA-133a 与 cTnT 呈负相关,与 LVEF呈正相关;miRNA-152-5p 与 cTnT、LVEDV 呈负相关;miRNA-203 与 cTnT 呈负相关;miRNA-204 与 LVEF 呈正相关;miRNA-3681-5p与 cTnT、LVEDV 呈正相关( ?<0.05 )。结论:miRNA-133a、miRNA-152-5p、miRNA-203、miRNA-204 及 miRNA-3681-5p 均与心肌梗死类型、心肌损伤、 ∴ 脏结构改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认知障碍病人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Klotho 和炎性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6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106 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根据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5 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71例)。比较两组血清HIF-1α、Klotho、白介素-6(IL-6)、IL-10、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HIF-1α、IL-6、IL-10、hs-CRP 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Klotho 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HIF-1α、IL-6、IL-10、hs-CRP 水平升高和Klotho 下降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P<0.001 )。HIF- 1α 、Klotho、IL-6、IL-10、hs-CRP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3,0.854,0.859,0.648,0.764(P<0.05) ,敏感度分别为 51.40% 、94.30% 、 91.40% 、 48.60% 、 .51.40% ,特异度分别为 90.10% 、 63.40% 、 74.60% 、 100.00% 、 100.00% 。结论:血清 HIF-1α、Klotho、IL-6、IL-10、hs-CRP 在老年高血压伴认知障碍病人中呈异常表达,且其水平异常表达可能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认知障碍产生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 年12 月—2022 年12 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 例STEMI 病人病历资料。根据院前用药方案将96例STEMI 病人分为A 组(47 例)和B 组(49 例),A 组采用院前负荷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方案;B 组采用院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比较两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 ∴ 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CRP)、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凝血四项]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 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 级比例高于B 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 组( P<0.05 )。术后 2 hA 组与B 组血浆CK-MB、CK、LDH、cTnI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A 组升高幅度小于B 组( P<0.05, )。出院时两组血清CRP、hs-CRP、IL-6 水平均低于术前,且 A 组低于 B 组( P<0.05 )。出院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术前延长,且A 组长于B 组( P<0.05 );出院时两组FIB、D-D 均低于术前,且A 组低于B 组( P<0.05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院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STEMI 病人PCI 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抑制机体炎症状态和高凝状态,且未增加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关键词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格瑞洛;心肌损伤;冠状动脉血流
摘要 目的:观察滑按指拨理筋法联合活血舒筋中药熏蒸对中风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病人血清缓激肽(BK)、P 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50 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活血舒筋中药熏蒸,观察组予以滑按指拨理筋法联合活血舒筋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肿胀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 功能量表(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数(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炎性因子(BK、S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4.00% )高于对照组( 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肿胀评分及SHSS 评分,SP、BK 水平,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BI 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滑按指拨理筋法联合活血舒筋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和肿胀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IS-LVO)病人介入治疗90 d 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 年12 月—2023 年8 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AIS-LVO 行介入治疗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 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 mRS?2 分)和预后不良组( mRS>2 分)。比较两组术后90 d 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3 例AIS-LVO 介入术后病人,预后良好组39 例( 73.58% ),预后不良组14 例( 26.42%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房颤动( OR=12.724? )和支架取栓次数( OR=3.415: )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 OR=0.072 )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入院时以内风证、血瘀证、痰湿证、内火证为主证的病人,预后良好组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预后不良组气虚证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中医证候虚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治疗90 d 的临床良好预后与良好的侧支循环代偿有关,心房颤动及支架取栓次数是介入术后90 d 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证是预后不良的中医证候要素之一。
摘要 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冠心病的中医病机多为虚实夹杂,随着病程进展痰浊、瘀血等诸邪逐渐形成继而影响病情进展及预后。消法可渐消缓散痰浊、瘀血、毒邪等病理产物,并根据冠心病的发展进程进行“病程分消法”,有助于临床解决心血管疾病中的问题。 关键词 冠心病;消法;祛痰泄浊;活血化瘀;解毒消痹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5.10.024
摘要 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归属于中医学“心水病”范畴。“心水”首见于《金匮要略》,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类似说法,心力衰竭水肿的“治水法”历史源远流长,从“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蓙”到张仲景“汗、利、下”三法,过渡到后来的“健脾温肾以利水”,均属扶正祛邪以“利小便”,本质是通调水道。西医的利尿剂单纯使水液从小便出,难以兼顾正气,故将两者优势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被广泛认可。通过阐述心力衰竭中西医“治水法”的共通与差别,发掘中西医治疗的特点与优势,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Keywords 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s; dual-path atrioventricular node; scatter plot electrocardiogram; scatter plot time; Lorenz scatter plot; scatter plot difference; electrocardiogram 摘要 通过分析2 个案
摘要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常见、重要的病因之一。唐方教授采用参附强心细粉、心脑欣胶囊的中医疗法,联合常规支持治疗,快速纠正高龄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急性重度心力衰竭病人,为中医药在综合大型医院中参与重症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临证时辨证精准,中成药在危重症急救过程中发挥独特的疗效价值,正确选择中成药及剂型、用药方法是中成药介入重症医疗的关键要素。
摘要 糖尿病病人易发生硫胺素缺乏,严重者可出现心脑损害,脚气性心脏病是继发于硫胺素缺乏导致的疾病,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现报道1 例糖尿病合并脚气性心脏病病例,经硫胺素治疗后所有症状得到逆转,根据病人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