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沿海发展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区,长江口地区肩负着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双重使命。针对当前岸线空间布局缺乏统筹、生态与民生功能存在隐忧、岸线与腹地联动不足、生态管控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构建了长江口地区岸线生态协同规划的目标体系,提出“规划引领、功能匹配、区域协同、标准统一”的总体思路。通过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实施岸线功能精准管控、强化水陆功能联动机制以及建立全域技术标准等路径,推动长江口地区岸线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河口绿色高质量发展区域”提供科学支撑和实践参考,同时也为全球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摘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点,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不同,且受人口分布影响,导致乡镇不同区域的污染程度难以识别。以洱海上游洱源县为例,在6个乡镇的居民小区、村落庭院、酒店、医院、文教机构等5类功能区共设置40个监测点,连续定位观测污水TP、TN、 NH4+-N? COD、 BOD5 、SS等6个指标。基于区域人口密度图层,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对比了不同功能区的污水浓度差异;根据样点观测值,利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拟合区域污水指标浓度分布;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量化乡镇生活污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分布式人口数据作为污水排放空间模拟协变量的潜在效用。结果表明:各功能区中以医院排水污染物浓度最高,其次为酒店,再次为文教区和村落,乡镇居民小区的排水污染物浓度最低。乡镇中心的污水源强至少是周边郊区的1.6倍。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的污水排放强度空间分配制图模拟有助于在中小尺度研究中识别污水浓度及排放量的热点区。污染排放源强度较高的区域与乡镇人口密集区域相对应,这些区域是污染管理应重点关注的优先区域。基于人口分布模型的乡镇生活污水空间格局分析对于污染源强识别优越性突出。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准确评估学生宿舍的火灾风险变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高校学生宿舍火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人、物、管理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析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构建了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江西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利用AHP-FCE模型评估该高校学生宿舍的火灾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宿舍的火灾风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较高”风险占比接近 30% ,存在风险升级的可能性。其中,人的因素(如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和物的因素(如消防设施故障)对风险影响最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建议高校从强化人员培训、优化消防设施和改善建筑防火性能三方面入手,提升宿舍火灾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为分析GDP、人均GDP、在籍人口、城镇化率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三峡库区岸线利用程度的关系,摸清岸线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根据2020—2022年三峡库区岸线利用数据资料,采用不同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岸线利用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DP在 p<0.01 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89;城镇化率和在籍人口在 p<0.05 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0.409;人均GDP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为0.288。4种影响因素与岸线利用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方程显著性 p 为 0.017<0.05 ,在剔除显著性最弱的指标在籍人口( p=0.892 )后,多元回归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453。综合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GDP对岸线利用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化率,在籍人口影响程度大于人均GDP,而GDP和城镇化率等经济指标影响程度大于在籍人口和人均GDP指标。
摘要:涉河建设项目监管是河湖水域岸线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构建人水和谐的管护格局,需着力提升监管能力与水平,切实保障涉河建设项目监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系统梳理了安徽省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现状,指出了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厘清了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管控要求、建设幸福河湖的监管思路,提出了细化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细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防洪影响补救措施实施监管及施工方案审查监管、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化管理等具体举措。研究成果可为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强化涉河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提供参考。
摘要: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河湖长制在湖北省水生态保护、流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湖北省河湖长制的施行卓有成效,“河湖长 + 警长 + 检察长”“河湖长 + 法院院长”等新型协作模式的出现和巡河巡湖App等新巡查技术的应用,是跨流域协同立法和跨流域综合执法的亮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地方立法趋同,立法内容粗疏;组织协调不足,管理存有重叠;权力界限不明,责任承担混乱;考核标准冗杂,偏重考核结果;监督主体单一,监督合力乏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湖北省河湖长制的完善建议:完善法规制度,突出地方立法的特色性;明确组织领导,注重部门合作的分工性;依法行使权力,保证权力责任的一致性;细化考核标准,重视考核内容的过程性;健全监督体系,明确监督主体的多方性。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河湖长制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行业。以嘉陵江重庆段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水利、生态环境、农业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涉河湖监测工作,主要涉及水文水资源、水域岸线、水环境、水生态等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涉河湖监测工作存在重复监测、部分监测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监测数据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探索提出了从统筹布局监测网络、建立综合监测指标、建立监测数据汇交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等四个方面建立河湖综合监测的工作机制,以期为河湖系统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逐步制定适应本国情势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际先进城市绿色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先进城市的涉水代表性指标。从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固废处理、节能降耗和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国际先进城市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我国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水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城一港”“干支联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系成网”建设全面提速,地方政府、沿江港航等企事业单位对开通专用航道的需求增多,探讨其规范化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分析了长江干线专用航道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专用航道通航管理全过程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为强化航道资源保护和公共服务、促进水运和沿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摘要:长江干线航道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目前专用航道的内涵、分类、基本特征不明确,专用航道和公用航道的边界与转化条件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不利于航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制约了专用航道的发展。在研究法规政策基础上,分析了长江干线专用航道的现状,提出长江干线专用航道内涵,并结合长江干线已开通专用航道的实践经验,分析研究了专用航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以期为专用航道体系有序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闸墩等部位出现了裂缝,为保障大坝结构安全和防洪安全,需结合大坝运行条件,对闸墩裂缝安全性进行复核。选取典型溢流坝段,根据闸墩裂缝检测结果,建立了溢流坝段三维有限元精细化计算分析模型,得到牛腿部位周围钢筋和闸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分析现状裂缝状态对坝体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评价大坝结构的工作性态。结果表明,在现状裂缝状态的影响下,坝体整体应力、变形与无裂缝状态接近,裂缝不影响闸墩的侧向稳定,大坝工作性态正常。
摘要: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左岸土石坝的围堰及大部分坝体采用水下抛填方式填筑,水下填筑料的工程特性十分复杂,大坝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应力、变形发展规律值得深入研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大型三轴试验,对碾盘山左岸土石坝填筑料的水下抛填密度及强度变形特性等开展研究,并建立考虑施工过程的大坝应力、变形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大坝上下游围堰、坝体和防渗墙在初期发电期、大坝竣工期、大坝蓄水期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施工期及运行期大坝整体和堰体的应力、变形均在合理范围之内,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受力状态良好,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摘要:针对现有储能型柔性励磁系统参数整定依赖系统建模和离线计算、参数设计复杂的问题,通过机理分析得到有功、无功阻尼控制器参数与具有成熟工程整定方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器参数快速整定方法。建立基于储能型柔性励磁的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并进行转矩分析;量化分析影响有功、无功通道定转子阻尼转矩的因素,进而对无补偿相频特性进行机理分析。基于理论分析,得到快速整定有功、无功阻尼控制器参数的设计方法:依据PSS工程参数确定有功、无功阻尼控制器初始值;根据系统在小扰动下的振荡频率和阻尼变化,给出控制器参数调节方法。最后,搭建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进行无功阻尼、有功阻尼控制器作用下的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为解决单一物探方法局部分辨率不高、成果多解性、险情隐患特征识别准确度低等问题,基于地质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的互补特性,开展堤防工程隐患综合探测研究,并在长江流域滁河干堤上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干堤潜在隐患主要表现为堤身内土层不密实、孔隙率高,局部段堤身含水丰富等。相关研究为堤防工程隐患探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可为工程运行管理和消除隐患提供参考。
摘要:为客观评价并考核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履职情况,在水利部《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工作履职情况巡查评分细则》的基础上,引入调整系数对有关评价对象基础得分进行调整,构建了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履职综合得分的评价模型。以2020年度我国32个省份质量监督履职情况评分排序为例,验证了该优化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于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履职情况考核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摘要:为探讨电力系统中多级调度机构管理模式在梯级水电站检修管理中的应用,简述了多级调度机构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当前检修管理的实际状况。针对各级调度机构调度要求存在差异、检修安排协调难度大以及刚性执行要求严等,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及建议,包括统一检修管理规范、搭建流域检修管理平台、与电网电厂建立全方位沟通机制、加强检修监督及风险把控等,以期提升梯级水电站检修管理效率与质量,为梯级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府的环境规制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加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
摘要:近年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逻辑开始发生变化,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导向转向以人为本,从以大城市为中心转向以小城市为主要载体。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背景下,湖北省如何抓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机遇,是十分关键的课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总结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结合调研实践梳理湖北省县城城镇化现状和问题,从人口、产业、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基于资源诅咒理论,构建了水电-经济系统的时空耦合协调模型与资源诅咒指数模型,从水电能源结构、水电经济结构、水电-经济系统资源诅咒程度三个方面对黄河流域9省区水电开发与经济发展关联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结构、经济结构方面,黄河流域各省区水力发电量占比、水力发电量占比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比值均呈显著的“西高东低”特征,“高资源开发低经济产出”的现象集中出现在上游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验证了黄河流域水电-经济系统存在资源诅咒现象。水电-经济系统的资源诅咒程度也呈“西高东低”特征,且有两极化趋势。黄河流域中下游省区为无资源诅咒区;上游省区中青海省、甘肃省为“伪”资源诅咒状态,四川省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研究成果可为推动相关流域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诅咒型省份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摘要:智慧调度管理系统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项目进度、物资、质量、安全等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一种方式。以武重高速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智慧调度管理在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探讨了智慧调度管理未来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通过智慧调度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强了质量安全管控,实现了现场施工智慧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