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共产党的事实证明,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历史永远铭记,全面抗战中的民心向背,是人民选择共产党的根本依据。抗战之初,毛泽东就曾断言:“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在今
在皖南事变的白色恐怖中,人民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舍命保护新四军?遭受重大挫折的新四军为什么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发展成为所向无敌的威武之师?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彼时的一首民谣给出了答案:当年打天下,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靠着慷慨赴死为人民的铁血忠诚,让人民在生死存亡关头由衷选择了共产党;当下守江山,仍然必须一以贯之地敬畏人民。 敬畏人民,当须不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生动地记录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的历史,若用诗中的这段话形容人民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舍命呵护,也是恰如其分的。 部队突围战斗时,当地群众奋不顾身地争着抬担架、运弹药,之后又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全力营救和掩护新四军 1941年1月初,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
第一次见到高保国,是在一次江苏省报告文学会议上。他身材高大魁梧,脸上写满憨厚诚实,在一众作家中格外显眼。听他讲述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寻找张思德——一位作家的采访手记》的过程,我深受触动,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逐渐和他成了朋友。 高保国最早知晓张思德,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课本上有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要求学生背诵。那时,他还是个懵懂少年,尚不能完全领会“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的千钧重量。
初夏淮南,鲜花绽放,天蓝水碧。5 月 23 日至 24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安徽淮南隆重召开弘扬抗战精神宣传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名铁军传人走进风景秀丽的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深切缅怀浴血抗战的新四军先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回望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20余年如一日倾心打造红色营地的艰辛历程,进一步激发了为弘扬抗战精神宣传不懈努力的斗志。 走进纪念林,作为一名安徽人,中新会副会长
(张福根)5月 23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发出通报,决定对《铁军》杂志宣传征订工作先进单位予以表彰。《通报》指出,自去年召开的新四军革命精神宣传工作会议以来,铁军杂志社各发行工作站和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征订宣传《铁军》红刊、支持传播铁军红色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鼓励先进,调动积极性,经研究决定,对下列16个发行工作站给予通报
特等奖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站 江苏省宜兴市工作站 江苏省苏州市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泰兴市工作站 江苏省张家港市工作站 江苏省如皋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常熟市工作站 江苏省溧阳市老促会工作站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工作站 浙江省新昌县工作站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老促会工作站 一等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工作
“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阳春三月,杜鹃吐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这个春天,赣南乡亲又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了《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谣。4月 28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红色教育培训城市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西省大余县举行,来自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50多个城市参加。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于中海,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咨询
1938年5月26日,叶挺将军率军部进驻安徽省南陵县土塘村。干部战士刚到土塘,就帮助群众打扫房前屋后,收拾猪圈、牛栏,有空就帮群众收麦打场、栽种山芋、砍柴担水、修桥铺路。很快,新四军就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 5月 28日,家住土塘村的农户徐逢财刚收割完一块山道旁的麦地(这是土塘村通往三里店集镇的必经之道),第二天上午徐逢财就带着 12 岁的儿子徐正国到这块麦田整地栽山芋。劳作间,他俩商量靠路
1991 年 11 月 11 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吴学谦趁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扬州之机,抽空专程来到仪征市月塘镇,寻访当年他曾经战斗过的月塘地下交通站旧址。 1942 年至1944年,吴学谦曾担任过新四军月塘地下交通站站长,负责淮南抗日根据地与上海、苏南地区的地下党之间的联络工作交通线路。在仪征市委和月塘镇党委负责同志陪同下,他找到了月塘镇中街的一栋老房子,一眼认出这就是
编者按 近日,由新华报业传 媒 集 团 与南 京 师 范 大学 共 同 创 排的《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音乐党课正在展演之中。那些今天听了依旧令人振奋的抗战歌曲,几乎都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团员们创作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是什么样的组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让我们从《新华日报》的历史报道中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传承他们。 1938 年 1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二年,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华中敌后
蒋一新,原名过学岑,1919 年 7 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桥镇。她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烽火岁月紧密交织,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8 年 11 月,中共党组织派遣青年教师钱国华(化名陈平)来到八士桥镇孙港小学。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彼时,“忠义救国军”十支队三大队盘踞于此,加之遭受日军与伪军的双重压迫,当地百姓深陷苦难的深渊。钱国华到任后,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慷慨陈词。他历数自近代以
在苏北盱眙的丘陵深处,藏着一片静谧的天地 —— 黄花塘。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时光的幽秘角落,葱郁的绿树、点缀其间的繁花,微风轻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塘边的野花肆意绽放,黄的、白的、紫的,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里,与满眼的绿意相互映衬,宁静而美好。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小村庄,在 1943 年至1945 年抗日战争后期,竟是新四军军部的驻地,作为华中抗日根据地
时光的长河缓缓流淌,有些记忆却如同河底的珍宝,历经岁月冲刷愈发闪耀。每当思绪回溯,1944 年6 月 22 日发生在我的故乡江苏如皋东乡耙齿凌的那场战斗,便会冲破时光的藩篱,带着硝烟与热血的气息,在我脑海中清晰浮现。 史料的记载虽显冷峻,却真实勾勒出那场战斗的轮廓。黎明前的黑暗里,浓重的雾霭如一张巨大的幕布笼罩着如皋大地。栟茶镇据点的日军 1 个中队 100 余人,在中队长加藤大尉的带领下,与
1940 年 8 月 6 日,陈毅在黄桥向毛主席、朱总司令、王稼祥、项英和中共中央中原局胡服(刘少奇化名)报告,要在海安建一所抗大分校。 为什么在海安办?因为海安有办校的基础。 1940 年,陈毅抵达海安,与管文蔚一道登门拜访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两次出任江苏省省长的韩紫石老先生,向他建议说:“紫老为我省耆宿,德高望重,只要登高一呼,军民一定景从。我与管文蔚等一定枕戈待命。”韩紫石当即答允,并
21年前,我陪同新四军老战士赵倩看望老房东的情景,如电影般在我眼前逐幕放映。 2004 年 4 月 17 日上午,开国将军、原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刘毓标夫人、新四军老战士赵倩,在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华建少将的陪同下抵达盐城军分区。当日下午,赵倩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并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了两幅1940年新四军反“扫荡”战斗中的珍贵历史照片。 次日清晨,她便提出前往距盐城市区
2025 年 4 月 17 日至 19 日,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5名成员,在副会长赖庆、熊河水带领下,从南昌奔赴吉安、遂川、永新等地,开展红色学习考察。 4月的江西,山青水碧。在吉安市,我们首先见到熊会长挚友丁仁祥。丁仁祥年逾古稀,在红色历史研究领域建树颇丰,身兼数职,退休后仍投身红色历史文化工作。 丁老师先带大家到青原区值厦镇政府东固畲族乡,考察罗炳辉起义旧址。东固地处五县交界,第二次国
50 多年前,我参军不久,连队要求每个人都要讲家史,我就写信求助在江苏常州工作的二爷爷,他几次来信讲述抗战时期我家与新四军相关的事,并一再叮嘱我要坚定跟着党,当一名优秀战士。 我家住在长江北岸的泰兴农村,旧社会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二爷爷在信中说:“1926年,家乡建立了党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斗地主、分田地、争自由、求解放’的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本村西首
40多年前的一天,24岁的江苏如东小学教师顾瑞芳途经何家灶三官殿,见殿门前旗杆上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一位长辈告诉顾瑞芳,三官殿之所以升国旗,那是因为这里曾是新四军海防团的团部。 从那天起,新四军海防团犹如一朵海浪花飘进了顾瑞芳的心田。几十年来,无论是在教师岗位上,或是在县档案局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参加县新四军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她都一直念念不忘追寻和宣传新四军海防团历史。经过不懈努力,在掌握大量
沈汉超与老促会结缘于1996年。他从教师岗位一退休,就被当时的天补镇党委安排参与老促会分会工作。从那天起,“老区”这个概念,尤其老区积淀的“红色基因”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老区工作伴随他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江苏省老区建设促进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五老标兵”“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海门市优秀老干部党员”等荣誉实至名归。10年前,老促会领导考虑沈汉超年龄和身体因素,决定让他回家颐养天年。他服从
站在寨里农田旁,看着一片片绿色植物,寨里镇党委书记兰宇驰感慨道:“寨里的土地是肥沃的,种什么长什么,但它被撂荒了好些年,很可惜。”兰书记看上去很年轻,也很儒雅,不像影视剧中的那些很有派头的镇干部,更像乡镇农业技术员。说这话时,他的眼睛看着远处,眉头皱作一团,“近几年,我们把撂荒的田地都利用起来了,如今,那些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撂荒地,都成了充满希望的田野。”说到这,他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睛从远
陵园挺拔的松柏在春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守卫陵中熟睡的英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沈葆华烈士年轻的模样,那张永远带着少年气的面庞,定格在22岁。 讲解员说,沈葆华从日军据点偷出敌人的武器,被评为“民兵英雄”,这让我佩服他的智慧。当他与王文俊一同活跃在唐闸、天生港等地区,掌控敌情,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这又让我佩服他的勇气。平均一年指挥大大小小战斗 10 多次,杀死俘获敌人 100 余人,
清明祭英烈,晴风吹柳絮。我们五(4)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校领导和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来到沈葆华烈士的墓前,开展祭扫活动。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少先队员们的歌声悠扬响亮,每一节音符都跳动着先烈不屈的精神;每一个旋律都诉说着对先辈们无尽的敬意。两名少先队员代表缓步走上前,向烈士敬献花篮,全体队员肃立,行三鞠躬礼,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止,在细雨中怀念烈士,感激他们为今天的幸福
2025年4月3日下午,五里树小学五(4)中队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抗日英雄沈葆华烈士墓前,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 活动的前一天,妈妈就告诉我,我们的老家就在葆华村,我们的村名就是以沈葆华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我们都是英雄的后代呢!听着这些,我感到特别的自豪。祭扫时,一想到革命英雄离我们这么近,心里的崇敬之意油然而生。沈葆华烈士在抗日战争期间带领武工队活跃于我的家乡——南通港闸地
蒋坝,是“石工堤连”的命名地。 英雄连队诞生邳县 “石工堤连”原本是新四军四师的一个连队,于1943年在邳县成立,番号是淮北军区独立团一营二连。蒋坝战斗发生时,连队的番号是华中野战军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一营二连。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7月,国民党军队从徐州、蚌埠两个方向进攻华中解放区,攻占华中首府淮阴(今淮安市)、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截断
1992年的秋天,我刚刚过五关斩六将从手执教鞭的岗位考入检察院从事秘书工作。由于初接触监察业务,胸中无数,写起公文来也是笔不从心,因而心中有所焦虑。 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正在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李野墨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吸引着我,我听得如痴如醉。一不留神,声音大了一些,打扰了同事,他们就议论我:你看韩修存,早晨听路遥小说,中午读《平凡的世界》,晚上看《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路遥是他
洲湖战斗后,白军又开始尾随湘赣游击队。 省委审时度势做出决定,游击队大部分转移到永新县九陇山区,避开敌人锋芒。 李发姑因身体有孕,不能长途跋涉,组织上便派她到武功山“看守所”暂时隐蔽起来。 “看守所”设在武功山北麓,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很隐蔽。李发姑走到一片树林间,忽听到一阵不成调的歌声,细听是肖大嫂的嗓音,忙喊:“肖大嫂!肖大嫂!” “是发姑啊,你来啦!”肖大嫂从树林中闪出来,“你怎么没
铁军杂志社领导看望淮南市原市长宋长汉 (宗鹤)5 月下旬,中新会弘扬抗战精神宣传工作会议在安徽淮南召开之际,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和总编辑金锋,由陆钢、刘德文陪同,登门看望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淮南市原市长宋长汉。宋老已九旬高龄,依然情牵梦萦铁军红色文化。他曾在市委、市政府老干部新春座谈会上表示,“余生,我要讲好铁军故事、讲好淮南故事,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余热。”在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