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纵观近百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不少著名画家都曾经历从早期西画到中晚年转向国画创作的演变过程。 如果说,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是从油画转入国画的第一代杰出拓荒者。那么,吴作人先生则是沿着徐悲鸿等开创的沿西入中的路径奋力开拓的第二代出色代表。 吴作人(1908—1997),祖籍安徽泾县,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当代画家、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作为艺术家,吴作
本科毕业离校前夕,笔者向北京火来胜老师提交了校对完毕的《砚文化汇编典籍·民间藏家篇》初稿,一晃一年半,此书送审印刷。回首做编辑的大半年,收获颇丰,结识了藏砚圈各位老前辈,见证过所藏古砚,而今借新书出版,笔者从中选取部分铭文砚,与诸君分享。 砚铭可以视为题跋的一种,有的状写佳砚之美,有的记录得砚经过,还有的索性借赞美砚台刻上座右铭,表明主人的审美情趣、人生追求。所以一方佳砚往往集文学、书法、绘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岁在甲辰,年仅二十三岁的袁福徵(字履善,号太冲)与丈人彭鲁西同榜进士及第,一时传为美谈。 袁福徵是华亭人(今上海),自小就长于作诗,犹若神童,自称“小相公”,时人誉为“小诗仙”“小词林”。进入仕途后,授刑部主事、普郎中,沔阳知州,后迁唐府左长史。然因性情高洁正直,得罪宦官,遂致仕归家长达六十年,以诗文棋酒自娱。 据《云间据目抄》载,袁福徵“凡里中显晦少长,皆为
画家康移风 康移风,湖南新化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娄底市美协主席。他相继在湘、鲁、粤等地举办个展,2005年作为湖南省十位画家之一,作品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当代优秀国画作品展—湖南优秀作品展”,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矿工主题展,其中《我的弟兄》《憨》两幅代表作被馆藏。他长期关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尤其将煤矿工人的形象塑造为独特的表现形
在当今这个信息以光速传播、图像如繁星般充斥生活的时代,“煤矿”这一曾经与国家工业命脉紧密相连的词汇,似乎正逐渐被边缘化,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然而,当我们把自光投向艺术领域,会发现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一一康移风,他多年深耕矿工题材,以笔墨为媒,以矿工为题,深情讴歌煤矿工人的伟大与崇高。他在煤矿的深邃与黑暗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将采煤工人的朴实形象与坚韧精神融入笔端,化作一幅幅力透纸背的佳作,生动展
画家肖健 肖健,生于水口山矿务局,祖籍衡阳,现系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版画院院长。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四十余年,创作的三十余幅版画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展览大赛中荣获金、银、铜和优秀奖,其中十幅版画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三幅作品荣获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精品展三等奖和优秀奖;部分作品曾出国展出,或被收藏及参与境外拍
画家袁光若 袁光若,画家、高级舞台美术设计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为中国戏剧家学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湖南省话剧院原创作编辑室主任,全国普法书画院副院长,长沙黄埔书画院监事、顾问,三亩地画会会长。 在中国当代画坛,将非遗基因、舞台经验与地域文化熔铸一炉的艺术家并不多见,袁光若正是其中兼具辨识度与精神深度的一位。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他以“非遗系列”
黄道勇,湖南武陵人氏,号“黄筌后人”。研究生学历、美术学硕士。从艺二十余年,现为湖南实力派花鸟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花鸟画协会会员、湖南湘女楚韵女书艺术馆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学院美术级别认证特聘考官。 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传承,是文化精神与技法脉络的生生不息。新石器时代的鸟纹花卉,已埋下“观物取象”的基因;唐代边鸾确立“勾勒填彩”雏形,让花鸟画独立成科,笔墨开始承
黎文,中国城市雕塑资格证书持有者,曾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现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理事、海南凌博雕塑艺术公司专职雕塑家。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雕塑展览并被收藏。 雕塑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在现代艺术语境中,雕塑可大致分为公共雕塑和架上雕塑。公共雕塑通常设置于公共空间,与大众直接互动;架上雕塑则多在画廊、美术馆等室内空间展示
王懿荣(1845—1900)是清代金石学大家(图1),字正孺,号廉生(莲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和京师团练大臣等,以首次发现并收藏研究甲骨文被后世誉为“甲骨文之父”。陈寅生(1830一1912)是晚清民间手艺人,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秀才出身,在京师琉璃厂以刻铜为业,因“自书自刻”堪称绝技(图2),被后世誉为近代
1. 万历十五年(1587),在历史上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然而,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却专此写了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一《万历十五年》。 黄先生讲,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一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沿循着黄先生的史学观,我在故纸堆里发现,万历十五年,还有一件浮城小事值得一书。 这一年考核京官,翰林院编修冯梦祯
一连两天,看完了一共五卷的《姜坤》画集,我心里的感觉是:他的作品是大的,是美的,大而美,雄浑不弃细巧,壮美幽美相融。于是,我也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了:“我思念中的山坳景色,是古老陈旧、萧索孤独的,同时又是那样生机勃发,春意盎然,一切有如空中之音、镜中之像,总被它的幽灵所牵携,不经意地表现在我的画上…我在怡然知足的恬静中,寻觅那似梦非梦、扑朔迷离、朦胧不定的意境。我让自己的思绪无羁束地飞越穹苍,飘
在长沙市博物馆,珍藏着晚清重臣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一室庄严妻子佛;四时经济米盐花。与左公所撰的众多表达丈夫之志、经国之怀的对联相比,这副联显得骨骼清奇、卓尔不群,令人耳目一新。 上联中的“庄严”本是佛教词汇,佛家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有庄重、威严和神圣、美好之意。上联的意思是,一家之中,老婆孩子就是自己要敬的佛。按照禅宗的观点,人人皆可成佛。也唯有全家成佛,才会“一
翻开何石的长篇小说《驻村冻江源》,扑面而来的是湘西南冻江源头大塘村泥土的芬芳。这部作品以驻村第一书记曹劲松的视角,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阔画卷。作为一位一直对乡村题材感兴趣的读者,我在这部作品中不仅看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感受到文学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大塘村的故事要从那座摇摇欲坠的鸭婆桥说起。这座狭窄的木板桥,承载着村民们的生计与希望,却也成为制约发展的“肠梗阻”。作者
我工作室最显眼位置一直挂着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这是著名画家徐芝麟先生于1995年送给我的一幅精品之作,算来珍藏快30年了,每每看到此画,我就想起了当年与徐芝麟先生在长沙结下的一段美好的“书画缘”。 打小时起,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我,一直坚持练习书法,后来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后,因条件所限基本上就没有拿过毛笔,但是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却丝毫没减退。1993年3月,我从成都军区驻滇某团调到了省军
1 戏曲是一种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北方的京剧、豫剧、秦腔、吕剧和晋剧,南方的越剧、昆曲、赣剧和花鼓戏,都是我所喜爱的剧种。 几时,我看得最多的是花鼓戏。每年秋收后,湘北农村地区多有请戏班子搭台唱大戏的习俗。老家大门口的晒谷坪,曾经是殷家请戏班子唱戏的天然戏台。寒冬腊月,在月光皎洁的夜晚,爷爷带我到村里看戏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岳阳本土作家袁硕望的相关作品中,对儿时看戏时人声鼎沸场面
常宁版画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新兴木刻运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年轻的美术干部很有美术天赋并颇有艺术造诣,因此经常被抽到衡阳地区和省里前往毛泽东同志革命陈列馆和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美术展览馆绘制展览图画。他常常利用这个机遇参加展览美术创作班,并得到了延安时期的著名版画家、时任湖南省美协秘书长程默老师的精心指导,与省里其他几位版画作者合作创作了《模范张德龙》的版画组画。单独完成了其中的一幅,也是他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经纬中,艺术如星火,因聚合而燎原;人才如江河,因交汇而奔涌。今日,国家艺术基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雕塑人才培训班的结课毕业展以“聚合”为名,既是对这段创作旅程的凝练总结,更是对大湾区文化共生、艺术共荣的深刻诠释。 聚合,是人才的汇聚,亦是思想的碰撞。培训班汇聚了来自粤港澳三地及全国的雕塑创作者,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基因、艺术语言和创作理念相聚于此。在这里,岭南文化的务实与香港的先锋
王鹏辉,又名熹、恢,字乃安,别署泉厂、伍十三、平方小舍等,90后,甘肃天水人。师从冯宝麟先生,擅篆刻,兼学书法多年;亦好文学,偶有习作。 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天水晚报》等专业期刊。 2024举办个展“试翼”— -书法篆刻作品展 麻将印选 春草又明年白文骨竹 2.6cm×1.8cm×1.3cm 王鹏辉 鹏辉治印,于工稳、匀净中见巧思。乍看只是刀法稳
元代是中国篆刻史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赵孟頫与吾丘衍作为“汉魏印风”的推动者,最终使得印学走上“印宗秦汉”的道路。“印宗秦汉”从诞生至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印人对其意义存在差异,但始终是印人追随的唯一法则。将“印宗秦汉”放在文化背景下考察,从元代文艺复古思潮到明代出版物的泛滥,再至清代访碑活动的兴盛,各种文化力量代表不同权力话语的共同参与,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或左右了“印宗秦汉”成为经典
引言 笔锋游走间气韵生动自然,意境深远,仿佛能带领观者穿越时空,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因此,该作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邵阳市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张光的摄影作品《立传》也凭借其独特的拍摄视角、深刻的内涵寓意以及精湛高超的技艺,成功斩获摄影作品优秀奖。这一作品不仅捕捉到了瞬间的美感,更传递出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2024年,紧扣工作实际,坚持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致力于培育出一批在美育领域具有突出教学成果的优秀学校和名师工作室。同时,为了改善美育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中小学校现状,将构建专门的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外,文件还着重强调了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的培养工
苏州古城的景德路,藏着一座小小的园林,小巧精致,游人少至,却历史悠远,享誉世界,曾让多少研究园林的大家为之驻足,乃至成为游客每到姑苏必访之地这就是环秀山庄。让它名传天下的,是清代戈裕良在园池中堆叠的假山。 环秀山庄的假山,是清代篆刻家孙均奉母南归时主持营造的。相传此处曾是五代金谷园故址、宋代朱伯原之乐圃,后来几经易手,为申时行、薛楫、阮元等人相继所有,最终归孙家。嘉庆十二年,孙均请来叠山名家戈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教育和传播模式。对于文化馆而言,如何适应这一变化,特别是针对少儿艺术培训与普及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少儿艺术培训与普及工作面临着巨天的变革契机。积极探索合适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仅能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更能为下一代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
引言 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琴岛演艺(中国琴岛之夜)作为本土经营时间最长的民间演艺舞台,自1993年创立以来,不仅见证了演艺市场的变迁,更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实践,创造了歌厅演艺的“文化现象”。作为琴岛演艺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舞台创作的总导演,我深刻体会到,在瞬息方变的演艺市场中,保持市场与艺术的平衡与结合,是琴岛演艺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将结合琴岛演艺三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从舞台创作的角度
引言 在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音乐作为具有强烈情感唤起能力与地域文化象征性的艺术形式,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媒介。尤其近年来,众多非职业音乐创作者—“草根创作者”以其扎根生活、情感真挚的作品获得广泛关注,并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播效应。本文以唐老極创作的歌曲《今宵月儿圆》为核心案例,探讨草根音乐创作如何借助数字媒介激发大众情感共鸣,并以此作为文化资源参与地方旅游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戏剧与摄影犹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戏剧,以其生动的表演、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在舞台上演绎着人间百态;摄影,则凭借着光影的捕捉、瞬间的定格,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与震撼留存。而当戏剧与摄影相遇,便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戏剧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犹如一座桥梁,横跨在戏剧艺术与摄影艺术之间,将舞台上那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转化为永恒的视觉记忆。然而,戏剧摄影并非简单地
引言 小楷,顾名思义,即楷书之小者,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它以精致细腻的笔画、严谨稳健的结构和丰富多样的笔法,展现了书法家的深厚学养和高超技巧。小楷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成熟并完善于魏晋时期,成为后世书法家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对小楷艺术的探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楷的起源与发展 小楷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由三
分享阅读 共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