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编: wu_shunan@chip.cn 以影像书写时代 十月的风拂过山河,国旗飘扬。在这个被镜头频繁聚焦的时代,摄影已成为最迅捷、也最有力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皆可举起设备,以镜头为笔,记录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与温情脉脉。无论是城市变迁的轨迹,还是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美好细节,摄影都已成为我们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它不只是记录,更是一种凝视、一种发声、一种参与。 而正如摄影本身
《轻盈与不朽》 创作时间:2025年 这张照片的"出圈",来源于我对现场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视觉冲击力的把握。 纪念活动当天,我拍摄完礼炮齐鸣后便沿着天安门广场东侧向北行走,希望寻找出可以拍摄空中梯队的点位。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靠南的位置时,我发现装有鸽子和气球的车辆呈"L"型停放,在夹角处向北可拍摄跃出鸽笼的鸽子,向西可拍摄飘扬的气球。之前拍摄放飞气球环节时,很多记者往往选择以天安门
《可触之木》 树是自然的缩影,长养着偏安一隅的本事,同样也承载着见微知著的生命秉性,在远远超出人类生命周期的历史中静静存放;树作为超越时空的在场者,往往能够唤起庄严而崇高的精神性。 《可触之木》在保持画面美学纯度的基础上,营造一个感知入口,通过一幕又一幕真切又疏离的场景,渗入视野与触觉,在溶解"关系"的同时,逐渐识别在沉默的时间之外,某个不在场的优美证据。 刘洋,关注生命存续状态、时间间
《在旷野》 这是我用四年时光编织的视觉日记。每个黄昏,当夕阳渐沉、视线模糊时,我总会走进那片熟悉的荒野。奇妙的是,当肉眼渐渐看不清时,心灵的眼睛却格外明亮 一虫鸣渐起,草木呼吸,整个世界缓缓沉浸在一片柔和的静谧中。 这四年里,我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轮回:新芽萌发、枝叶生长、花朵凋零。在月光与暮色的轻抚下,最平凡的野草也焕发出动人的光彩。镜头捕捉下了那些细微的感动:叶片上流淌的微光,茎秆在晚风中的轻
ELIOT PORTER 'IN WILDNESS IS THE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 FROM HENRY DAVID THOREAU PHOTOGRAPHS BY ELIOT PORTER Introduction by Joseph Wood Krutch 扉页,秋色小景 1859年3月28日 陆地与水域的对比多么迷人,尤其是在洪水中一座临时
作者1995年到广东打工,一待就是30年。先后在酒店、工厂从事保安、行政管理等工作。他通过照片、文字和实物,记录一代打工人的生存实况。 截至目前,已拍摄150多万张照片,收集了6吨打工相关的实物。 精选127张全彩照片,呈现打工人的遭遇、选择和命运 赶着吃饭 为一个工作机会东奔西走忙到昼夜不分赶着上厕所 挤时间谈恋爱总是睡不够 不能迟到,会被扣钱怎么一夜暴富? 人为什么活着?工作的意
2025.9.12-2026.1.12 ITUTO 鹿花三毒 CULTORA THE VOID MIGRATES TO THE SURFACE ANDREAGALVANI Fotografiska No.127GuangfuRoad,Jing'anDistrict,Shanghai Shanghai 安德烈·加尔瓦尼 虚空迁徙至表面 至2026.01.12 展览机构:Fotografi
对话摄影艺术家弗兰克·冯·德·萨尔姆 虽然,早在杂志的7月刊中,我们便已经对摄影艺术家弗兰克·冯·德·萨尔姆(FrankvanderSalm)的个展"何处之城"进行过深入的观看与解析,并且,在展览现场还对展览策展人巴斯·弗吉(BasVroege)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但是,众所周知,所有观者的观看都是单向的,为了对弗兰克·冯·德·萨尔姆以及弗兰克·冯·德·萨尔姆的摄影作品进行更加全面与完整的了解,我
上个月,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学院派摄影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那么,在摄影文化中,既然会存在”学院派摄影”,那么,必然也会存在”非学院派摄影,虽然,从摄影史的维度讲,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学院派摄影"(Academic Photography)或者"非学院派摄影"(Non-AcademicPhotography),之所以出现这些名词,就像上个月的文章里所强调的 其大概率是人们由学院派艺术'(Academicar
作为知名摄影家,的作品承载了一代人对上海的记忆,他的作品与他的性格一样,不张扬、温和、生动。不久前,的大型摄影展《上海人》在举办,策展人与摄影家多年的情感与默契联合进发出惊人的能量,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优秀的展览。摄影家拿起了富士Xhalf数码相机,重拾起他多年前的联体摄影作品创作,这是少见的由摄影家视角出发通过看似玩具般的设备而进行的严肃创作。策展人借早期联体照片为引子,通过文字解读此次的新联体作品
一如既往,北京的秋天来得仍然是那么迅速,白天的暑气刚刚消散,夜晚的露水便悄然涸湿了车窗。气候的变化也引发了生命的变化,随着天气的转冷,柿子树上的果实也逐渐泛起了橙黄色,开始成熟起来...那么,伴随着生命的变化,9月13日,由三影堂 +3 画廊主办的摄影艺术家编号223(林志鹏)的个展—"未被讲述的间隙”在开展。而且,藉由此次的展览,也趁机宣布:三影堂 +3 画廊正式代理了编号223的摄影作品。
在2021年12月19日至2022年3月6日期间,盐田千春的个展盐田干春:颤动的灵魂”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展出一一其“精选了艺术家自1990年代至今的作品约80件,以数件巨型装置主角,同时包含丰富的雕塑、影像、绘画、舞台设计相关图稿等。这将是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展继2019年在日本东京开启后,首次巡展至中国内地,全面回顾了艺术家过去25年的创作生涯。“在2024年9月27日至20
八月的北京酷暑难耐,背着厚重的摄影包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各处文化景点里,衣衫很快就被汗水浸湿。在故宫、钟鼓楼、天坛这样的历史文化景点里,游客们络绎不绝,他们兴致高昂地穿梭在各个建筑与场景之内,试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寻到与自己记忆相匹配的场景。解说语此起彼伏地从不同的扩音器里交替传出,看似内容各有侧重,情绪各有不同,但实质都是背诵的套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一一扩音器里传出的故事像是对象本身的一种自
在相机工业的光辉历史上,德国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福伦达(Voigtlander)与禄来(Rollei)这两个名字,仿佛是德国精密工艺与光学辉煌的代名词。然而,少有人注意到的是,这两个品牌之间曾有一段颇为戏剧性的"前缘”:禄来的两位创始人莱因霍尔德·海德克(ReinholdHeidecke)和保罗弗兰克(PaulFranke),最初都曾是福伦达的打工仔"。他们的故事,既是一个关于技术理想主义
釉色天成的机身内,藏着华为对移动影像的全面突破。从参数竞赛到体验为王,这款旗舰机正在重新定义手机摄影。在今天智能手机影像功能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华为 Pura80Pro+以"一英寸大底不妥协的宣言横空出世。它不仅追求硬件参数的提升,更通过红枫原色技术、RYYB微距长焦等创新,将移动影像从“参数竞赛”推向“体验为王”的新高度。作为华为2025年的年度影像旗舰,Pura80Pro+承载了众多期待。
在数码影像领域,全景相机一直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记录世界的工具,更是重构视觉体验的媒介。大疆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终于推出了其首款全景相机一一Osmo360。这款产品不仅承载着大疆多年的技术积累,更代表着对全景影像未来的全新思考。Osmo360不仅仅是又一款全景相机,而是真正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突破之作。 DJI Osmo 360 磁吸设计与DJI生态互通,既便捷
217克的极致轻薄,蔡司镜头的影像巅峰,无缝衔接苹果生态,这款折叠屏手机重新定义了"全能旗舰”。当我第一次拿起vivoXFold5时,最直接的感受是"不可思议”。作为一款大折叠屏手机,它仅重217克,比许多直板旗舰手机还要轻盈。展开后单边厚度仅4.3mm折叠后也仅为9.2mm。这款手机彻底颠覆了我对折叠屏设备厚重笨拙的刻板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体验,我发现它不仅在轻薄设计上出众,更在影像能力、多
盛夏奇妙夜 AMidsummer Magical Night 3《合奏》 广场上表演的学生和她们的家长还有参观的游客,选择从表演者身后举高相机拍摄将演员与观众同时构入画面,同时将己亮灯的花车作为背景,借此获得所谓的临场感。 4《快开始了》 游行表演开始前街道已经交通管制,空旷的街道上跑 过的爷孙俩。坐在人行道上很容易获得低机位,通过 离机闪捕捉到儿童的身形与笑容。
vivo首次公布头戴显示设备vivoVision 前不久,vivoVision发布会暨影像盛典于广东东莞隆重举行。值企业三十周年之际,vivo重磅发布vivo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借助vivo蓝科技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及在影像、传感器、显示等多方面硬件技术积累,系统性解决MR设备在感知、交互、算力等维度的工程化难题,成为第一家真正以硬件厂商底层能力,构建一整套混合现实体验的中国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