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圆满落幕,本届展会突破性实现“一址举办”,彻底打破以往多场馆分散布局的模式,使参展商、采购商与观众能在统一空间内高效对接,极大提升了交流效率与参展体验。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领先盛会,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核心主题,深度契合当前全球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趋势,不仅成为展示全球服务贸易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更
9月10日,以“数智引领·品质创新”为主题的2025电子商务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由北京市商务局、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亿邦动力、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承办,吸引500余人参会,涵盖商务部及全国20余个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北京市相关单位、国内外电商企业与媒体嘉宾。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军,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姜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副执行
9月12日,2025全球国家文旅推介大会暨跨越山海·外交商务GALA PARTY,在北京首钢园SoReal科幻乐园成功举办。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国际活动,大会以“跨越山海·和鸣服贸”为核心理念,秉持全球文明平等对话姿态,致力于打造人文交流与产业合作深度融合的高规格国际平台。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全国商报联合会联合主办,15国驻华大使馆(含国家旅游局驻华代
作为2025年服贸会的重点配套活动,以“聚力协同·融合消费”为主题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于2025年9月10日在首钢园同步启幕。大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等多机构联合主办,核心目标是聚焦消费领域的新场景、新业态与新模式,为全球消费协同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参会阵容涵盖多方力量:来自加拿大、捷克、德国等12个国
摘 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开源贡献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占据关键地位。本文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开源社区客观数据,探究开源贡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受益于全球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开源贡献时,会因知识外溢对本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内化知识外溢、知识领域差异双角度提出实践建议,进一步区分知识溢出效应和外部吸收效应,为推动开源创新与开源数字创新发展及数字化
摘 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数字化发展方兴未艾,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与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也发生深刻变化,新零售模式异军突起。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国有百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渐衰退,推动其转型升级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应有之义。随着场景消费、业态重构等新概念的提出,如何平衡消费者、货物品类及消费场景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传统国有百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场景消费与业态重构的双轮驱动战略,阐
摘 要: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历史久远,合作基础良好。在“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双方在经贸合作重点领域、合作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向好发展,成果丰硕。在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中国—中亚高质量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释放内需潜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还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但要实现高质量经贸合作,双方仍面临地缘博弈加剧、政策协调困难、经济结构单一、外汇市场不稳定等
摘 要:本文基于经典贸易引力模型,选取2001—2023年10个APEC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以APEC成员国通报的TBT和SPS数量作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代理变量,同时控制双边人均GDP、地理距离、进口国人口规模、实际有效汇率及经济危机等变量。研究表明:APEC成员国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显著抑制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但该抑制作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资源高效配置等系统性变革路径,赋能经济体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实现从全球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向高端价值链的跃迁。本文研究认为其理论机理在于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的协同跃升重塑价值创造逻辑;核心价值意蕴体现在驱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引领产业链质态飞跃及促进生产样态融合;关键实现路径包括强
摘 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对2010—2024年CNKI数据库中数字生态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研究在理论特性、实践表现两个圈层上形成了数字生态领域的五大知识群。理论特性层反映数字生态研究基础与价值创造特征;实践表现层对应“数字基础—数字能力—数字应用”的概念框架;该领域研究发展脉络可分为萌芽期、蓄势期、发展期三个主要阶段。本文研究认为,强化概念维度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分析其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与具体策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理论阐述结合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提升生产效率、革新商业模式、强化产业协同,数字经济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需求牵引、数据驱动、渐进推进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生产要素数字化等六大实践路径。研究表明,这些路径能有效推动传统行业突破瓶颈,实现质效跃升,为构建现代化产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贸易作为新型贸易模式,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2014—2023年数据,对我国的数字贸易现状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数字贸易在数字型人才储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数字贸易地区分布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而言,我国数字贸易存在高端数字型人才储备欠缺、政策支持体系更新缓慢、数字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数字贸易地区分布不均
摘 要:在国际传统贸易运行逻辑持续受到冲击与重构、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显著攀升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获取先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 2012—2023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 logit 模型,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OFDI,该效应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路径实现,并发现供应链
摘 要:本文以天津中小外贸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跨境电商直播对其转型升级的赋能机制。在全球数字贸易背景下,天津提出打造“北方跨境电商之都”,通过政策驱动、园区与MCN机构协同、专项资金支持等举措推动企业转型。本文构建了“政策赋能—生态赋能—企业赋能”三维分析框架,揭示企业面临的语言障碍、供应链协同、内容运营及合规风险四大挑战,并提出数字化选品、多语种直播、保税仓物流闭环、分层差异化运营等创新对策,以
摘 要:云南在发展与东盟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长期以来运输成本偏高、距离远时间长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云南与东盟的贸易。近年来,通道建设对云南与东盟贸易发挥的的促进作用较小,从国别结构看,其对云南与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为显著;缅甸在云南与东盟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基于此,本文建议未来需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国内其他地区面向东盟出口的产业转移,进一步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首先,文章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跨境电商出口的内在关联性,系统探讨这一倡议带来的政策红利与沿线国家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如何协同推动跨境电商出口跨越式发展。其次,全面剖析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传统模式在跨境物流效率、数字金融服务、自主品牌竞争力等方面的结构性不足。再次,从大数据精准营销、智慧海外仓物流
摘 要:中俄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长期以来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领域保持紧密合作。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加速,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氢能、碳市场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风电、核电等低碳项目中,双方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并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贡献。然而,中俄能源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中俄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转型压力,需以政策协同、绿色技术联合研
摘 要: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变动,这对我国消费尤其是休闲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收集2009—2023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就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休闲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均能有效促进居民的休闲消费;收入水平、城市化和社会保障水平也是影响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因素;分
摘 要:在健康消费背景下,山西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了目前山西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现状,结合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忻州杂粮的区域特点,提出了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措施,旨在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实现忻州杂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健康消费;忻州杂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建设;地方企业
摘 要:本文依托数量经济学的专业模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冲击传统零售业的内在机制,精确量化冲击强度,并全面探究传统零售业的转型路径。本文综合运用计量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前沿分析工具,选取 2023—2024 年最新实证数据,揭示了数字经济在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行为模式、运营成本结构等多个维度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并提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数据驱动决策、供应链优化升级等转型策略,以期为传统零售业的数字化
摘 要:随着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冰雪资源较丰富的省份,迎来了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黑龙江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推动本省的冰雪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结合“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数字赋能趋势,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并探讨了数字赋能、亚冬遗产运营及冰雪产业链跨界融合的具体策略。研究表明,黑龙江省
摘 要:黄河流域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富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党的十九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引入空间生产理论,从制度表达空间、生产实践空间、社会关系空间三个维度,构建起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多元动力机制,剖析其中蕴含的政府引领、资源转化、主体互动等作用机理。在
摘 要: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冰雪旅游作为极具体验性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领域之一。《我的阿勒泰》热播后,享有“中国雪都”之称的新疆阿勒泰迅速爆火,加快当地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冰雪旅游概念及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厘清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逻辑,并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现状分析,系统指出现有冰雪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性
摘 要: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冰雪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吉林省具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基础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有效发挥冰雪旅游优势,以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是现阶段吉林省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阐述吉林省引领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与重要意义,并以吉林省引领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吉林省引领冰雪旅游高质量
摘 要:本文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旨在系统探究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模式和发展路径。本文采用耦合模型法,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香港、澳门整体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较高,已形成良性互动关系;(2)广州、深圳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呈稳步提升态势;(3)珠海、佛山等城市耦
摘 要: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加快建设和RCEP协定的实施,跨境冷链物流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贸易争端、自然灾害、政策变动等多重风险挑战。为促进海南自贸港跨境冷链物流的安全、高效运作,系统研究其运作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海南跨境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海南跨境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并从外部环境风险、中间运输风险和内部运作风险三个方面对跨境冷链物流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从海关监管方式
摘 要: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传统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然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重技术、轻组织”的困境,导致难以充分释放技术效能。本文聚焦传统物流企业物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组织适应性问题,构建“技术—组织—能力”三位一体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提出转型的三阶段路径模型:技术引导、组织变革与能力重塑,并结合组织适应性视角,从结构、流程、文化与能力四个维度系统剖析企业如
摘 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引进外资可以缓解资本短缺问题,但若缺乏有效引导,可能使产业升级偏离自主创新轨道。本文围绕金融开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展开研究,着重剖析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产业融合三大核心机制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结构失衡与产业空心化、依赖外资技术与创新动力不足、金融风险外溢与系统性风险累积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设立科
摘 要:绿色金融在支持节能环保、低碳领域的企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制,进而构建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2010—202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开展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当
摘 要:为了深入探究绿色金融政策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7—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区设立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条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改革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赋能效果,并基于中介作用模型分析政策绿色赋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区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在专利类型上存在差异,并且不同污染程度行业的企业在政策效果上
摘 要:在全球数字贸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依托澳门区位优势,成为跨境数据流通的关键枢纽,但其数据安全与法治协同机制尚存短板。本文聚焦中葡数字贸易平台的特殊性,揭示数据跨境流动中的技术风险(如加密传输监管盲区)与法律冲突(如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LGPD)与中国《数据安全法》的规则差异),指出当前治理存在国内法碎片化与国际规则话语权缺失的双重困境。基于技术治理与法律协
摘 要:《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代表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数字贸易监管领域的最新进展,是全球首个专注于数字经济贸易措施的独立协议。作为数字治理领域的新兴典范,规则不仅展现了前瞻性视野、开放性姿态,还具备包容性特质,这些显著特点共同构建起全面且灵活的制度框架。DEPA的出现,无疑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格局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既引领着国际社会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合作与交流,也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合作
摘 要:开放式创新对中小企业维持创新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本文聚焦于战略柔性对开放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速度关系的调节作用,旨在明确战略柔性能否缓解开放式创新的潜在负面影响。本文以515家江苏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开放式创新广度与深度均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呈现倒U型曲线影响;协调柔性可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深度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资源柔性对开放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及时掌握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与规制环境,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在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大疆科技在国际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其次对其在不同海外市场面临的规制风险进行概述,对大疆科技国际市场的产品适配、渠道共建与合规应对等本地化策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大疆科技本地化策略创新的经验启示,具体包
摘 要:福建省泉州市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工业发展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并已形成九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然而,当前泉州市产业结构面临挑战:传统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比超七成,新兴产业规模相对有限,这种结构性矛盾制约着产业向更高层级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系统剖析泉州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瓶颈问题,提出新型工业化发
摘 要:为了提升企业基于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可持续治理能力,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多数企业在战略管控、信息披露、执行机制、利益相关方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关键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结构归纳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套以数据支撑、责任嵌入与绩效反馈为核心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企业需通过构建“战略—执行—反馈”的闭环管控结构,推动ESG目标从理念嵌入向机制落地转化;同时搭建统一的数据治
摘 要: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数字贸易融合加速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耦合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突围的重要路径。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基于耦合经济理论与价值链分析框架,通过案例分析系统解析跨境电商与光伏产业集聚的协同机制,旨在为内陆省份依托特色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与外贸数字化转型战略。本文研究揭示了政策协同不足与资金结构性短缺、产业链生态薄弱与区域布局失衡等多重约
摘 要:在当代全球经济和产业深度转型中,新质生产力作为涵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进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历程标志着从传统生产力向高度智能化生产力的演进。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核心支柱,在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协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系统分析了科技金融和数字经济的区别与协同逻辑,且从两者联合驱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机理出发,围绕技术创新与优化资
摘 要:数字化转型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6—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系统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投资,且通过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三条核心路径赋能绿色投资;(3)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投资的促进作
摘 要:在数智化背景下,旅游企业如何应对竞争、提升经营效益,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13—2024年我国21家上市旅游企业经营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智化对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实证结果经过多种检验能确保模型稳健性、克服内生性等问题,证明数智化能显著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效益;(2)数智化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
摘 要:当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但其对资本市场的部分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析。本文选取2003—2022年A股上市企业经营与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系统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股价波动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股价波动风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数字化转型仅在底层技术和生产端两个阶段,对股价波动风险产生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资本配置
摘 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其对企业经济决策的影响已深度渗透至经营管理各环节。本文以 2011-2023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经营与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系统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证实,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是数字化转型改善企业投资效率的核心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无论企业产权性质、财务状况如何,数